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精准破解2023级、2024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学业发展关键问题,10月22日下午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学部)206会议室召开研究生导师座谈会。会议由生态环境学部夏江宝部长主持,学部研究生分管领导、研究生秘书及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相关年级研究生导师参会。会议邀请了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张茜茜为学部研究生教育把脉问诊。

会议以“强师德、重师风、铸师魂,明制度、悉要求、准培养”为核心纲领,为研究生培养工作划重点、定方向、提要求。生态环境学部部长夏江宝在讲话中强调,导师队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培养始终。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须以“三心”立行,筑牢育人根基:一是守育人初心,以师德为基。要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以高尚师德涵养师风、铸就师魂,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航人;二是担育才使命,以质量为要。要明确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业成果的核心载体,严把“选题关、撰写关、审核关”,强化2023级学位论文质量,确保论文兼具理论深度、实践价值与学术规范;三是尽指导之责,以精准为本。针对2023级、2024级学生不同学业阶段特点,差异化制定指导方案,加快成果产出、推进论文进程、谋划指导就业,真正实现“一生一策、精准赋能”。

研究生处秘书赵西梅围绕“明制度、悉要求、准培养”核心目标,结合生态环境学部研究生培养实际,解读了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领域培养方案及学位授予成果要求等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全体导师集中学习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 通过“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划清师德行为红线,筑牢师德师风防线。

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结合学校研究生培养整体部署,从“四个聚焦”提出明确要求与殷切期望。一是聚焦成果产出,求“实”求“优”。引导学生平衡科研主业与素养副业,指导学生尽早确定研究课题,力争产出高水平、有分量的学术成果;二是聚焦论文质量,求“范”求“深”。要求论文选题紧扣资源与环境领域需求,研究内容扎根实际、破解真问题,坚决杜绝“抄袭、剽窃”现象,要恪守学术诚信,严守学术道德;三是聚焦时间节点,求“严”求“准”。督促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业进度甘特图”,精准把握开题、中期、预答辩、正式答辩等关键节点,确保学业推进高效有序;四是聚焦就业发展,求“适”求“远”。鼓励导师将学术指导与职业规划深度融合,结合学生志向与行业趋势,助力学生实现“学术成长”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双向奔赴。

此次专题会既是“问题研判会”,也是“工作部署会”,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压实了责任、明确了路径。下一步,生态环境学部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完善“学生负责、导师督导、学部协同”的学业调度机制,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推动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